
○李国举(洪泽)
曾经有一次和友人聊到子女的成长问题。友人说一定要从小抓起,有个好成绩,上个好大学,找个好工作,组个好家庭,成一番好事业,那样的人生才算成功。我随口就批了一句:“这么多的好都留给你,悠着点说吧。”
《吕氏春秋》有言:“天无私覆也,地无私载也,日月无私烛也,四时无私行也。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。”
这道理和《道德经》中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相一致。上天并不会偏爱哪一个人,它只是按自有规律在运行。所以,我们巴巴地望着自己一切都好,跟痴人说梦有点类似了。
按庄子的《齐物论》,贩夫走卒与达官贵人在生命形式上是平等的,只是生存方式和社会分工上不一样而已。因为不一样,世界才多姿多彩,才互补互成,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统一整体。而在现实社会中,慕强、拜金却成了大多数人的心理,硬是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。殊不知,将生命链放足够长了看,今天的“三”可能是昨天的“六”,抑或是明天的“九”。
《汉书》中有大量的人物传,在“王”传中会交代子嗣的传承情况。现摘录一例如下:“济北贞王勃者……凡十四年薨。子式王胡嗣,五十四年薨。子宽嗣。十二年,宽坐与父式王后光、姬孝儿奸,悖人伦,又祠祭祝诅上,有司请诛。上遣大鸿胪利召王,王以刃自刭死。国除为北安县,属泰山郡。”
展开剩余63%寥寥数笔的王位继续记录,两千年后看起来似乎云淡风轻,可在当时却是波涛汹涌、翻天覆地的大事。
“阁中帝子今何在,槛外长江空自流。”万世不绝的长江水面对这变化也只能是“空自流”。
这些内容的补缀定是作者在向后人警示着什么。所以,《寒窑赋》也告诫我们——“嗟呼!人生在世,富贵不可尽用,贫贱不可自欺,听由天地循环,周而复始焉。”
当然,这“听由”绝不是躺平。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
岁月的轮回、四时的更替,既昭示着一种大循环,也在阐述着春种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人生哲理。
向前,是永远的人生使命!
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说:“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。”
“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”此第一境也。
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此第二境也。
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”此第三境也。
其实,这三种境界不光是“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”必经,我们凡夫俗子也都会经历。
每个人的天性有别,道路不一,成就各异。有少年得志英年早逝的,如霍去病、王勃;有大器晚成功勋卓著的,如姜太公、百里奚;有生前困苦死后垂名的,如孔子、杜甫;有身为草根技识超人的,如卖油翁、郭橐驼。
悠悠乾坤,众生皆为逆旅行人。
我们基本上都是在东坡先生的“未至千般恨不消”和“到得还来别无事”中螺旋前进。经小难,能悟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”。历大劫,才能懂“大道才知是,浓情悔认真”。
需要切记的是,成长路上“丛林法则”不可尽用。君不见,老虎、狮子总是处于濒危的少数物种。冥冥中,总是有一股力量在制衡着一切。
人生之河要渡,生命之舟需航。
朝朝皆起点,暮暮为收获。无论你我背着什么行囊,均要“且优游,且随分,且宽怀”。遇浅滩则大步,遭沟壑则蹚行。累了就歇歇,适时领略沿途的风景,向着“彼岸”坚毅前行!
发布于:江苏省